欢迎来到杂志店-期刊订阅服务平台
全部分类
首页组合特惠少儿阅读旅行生活时尚美妆财经商业
资讯热线:4000009191
奇点科学,能否找到外星生命?

1993年,美国天文学家詹姆斯·卡斯汀( James Kasting定义了“宜居帯”一词。在我们的认知中,液态水是所有生命的基础。因此,卡斯汀说,我们必须确定行星与恒星的距离合适,因为距离决定了行星的温度,以确保行星上的水既不会过热蒸发也不会过冷结冰。这片与恒星距离合适的区域就被称为“宜居带”,这里的温度不能太热或太冷。后来,这个定义成为了天文学家分析其他星系的重要参考指标。

卡斯汀提出“宜居带”定义的两年后,瑞士日内瓦大学的天文学家米歇尔・麦耶Michel Mayor)和迪迪埃·奎洛( Didier Queloz)利用径向速度法发现了飞马座51b,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系外行星,它绕着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行(因为这重要发现,麦耶和奎洛兹在2019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)

径向速度法,也叫多普勒光谱法,是种间接观测行星的方法。当行星围绕着恒星运转时,它们的引力会相互影响,这会让它们围绕着一个共同的质量中心转动从地球上观测时,那颗恒星就像在摆动一样。行星质量越大、越接近恒星,这种摆动就越明显。比如,木星就会使太阳以大约每小时35千米的速度摆动。当恒星朝着地球的方向摆动时,它发出的光的波长会被压缩,光的颜色变蓝(即蓝移);而当恒星朝着远离地球的方向摆动时,波长会被拉伸,光的颜色变红(即红移)。所以,通过观测恒星光波的变化,天文学家可以计算出行星绕恒星运动的周期,以及行星的质量。

文章采集自《奇点科学》杂志  2021.02期  p54

http://zazhidian.com/index.php?s=/goods/1586.html